祭園守園人
八年後再謁共青城那天,不是清明,而正是胡耀邦祭日。其實,我是在流冰的一月,就把今年清明月騰出給江南之行了。清明四月︰淚酒盤桓悲思十年的母墓,只是若干時辰;流連深圳紅樹林、大小梅沙,只是半日;從陸秀夫背著宋少帝跳海的蛇口崖山到共青城富華山,只是一天——為了趕胡公這第18個忌日!
出了機場又出了昌九高速,南昌理工大學共青校區連綿而巍峨的在建工程,就撲入眼簾——欣慰中有一剎,想起了“安公公”和當年籌劃中的高爾夫球場。在北京見到過共青城那位安書記兼常務副場長怕不止兩、三次吧——他在共青城款待過我們,驚羨過耀邦十周年祭時我們從玉泉營帶過去的大把大把鮮花。似乎他那幾次進 京,都是來找溫家寶批那個比鄰耀邦陵園的高爾夫球場的。原以為——或者不如說我暗中希望他會勞而無功的。沒想到沿著那條幾乎有長安街寬的路驅車轉進,高爾夫球場竟赫然從車窗外掠過我的眼簾,佔地似頗不小。不過似乎比我想象的還要冷清——或者說我希望他比我想象的冷清︰民辦大學傍著平民總書記的墓園,也許屬 于某種優化組合;而一生樸拙的胡耀邦比鄰貴族化的高爾夫球場,自甘落伍的我至今猶覺不倫不類!
這次繞道深圳,我們夫婦也就帶不來北京的鮮花了。好在陵園入口處有一個賣花姑娘。然而,花籃卻是一口價︰240元/只。不過最匪夷所思是陵園不但收門票 費,而且區區佔地三十余畝,竟高出北京公園門票費許多——15元/張。當然了,不遠萬里的人們絕不會因此而卻步;可是人們畢竟不為探幽而為仰德而來,誰不 希望商潮銅臭離這位潔癖終身的盡瘁者的靈魂憩息地遠些?!而顯然就是為了管理收費,才砌了那八年前沒有的圍牆,和那凝刻著胡公對聯手跡的大門。倒是大門兩側胡公的瀟灑、遒勁與坦蕩,在平民總書記與平民的隔閡之間這樣化解著︰
心在人民,原無論大事小事;
利歸天下,何必爭多得少得。
李昭率子女的獻祭與我們敬獻的花籃
沉寂27個月的東方巨子終于永遠沉睡于此,活了七十三歲——只活了七十三歲。
噴泉廣場七十三個噴泉;沿著山體七十三級台階;重七十三噸呈紅旗一角形的耀邦墓碑,墨晶玉花崗岩碑文底座上拔起的直角,直指蒼穹;碑石左邊刻有少先隊隊徽、共青團團徽、共產黨黨徽。
——在中國江南,在被李昭改稱富華山的江西共青城富陽山下,二十世紀人類最偉大、最真誠、也最痛苦的烏托邦悲歌,以倒直角的幾何圖形永恆地凝固。凝于其中的那種可與格瓦拉媲美的正直性、純潔性和悲劇性,以及一種不同于格瓦拉卻更具普世價值的開拓性,在青山綠水之間堅韌地撞擊著幾代中華兒女的悲憶、痛 思和不屈不撓的求索。
僅僅陵園最初開放的八年又四個月,就有200萬個靈魂在此虔誠謁祭。
是的,只要遠遠望見那個方正朝天的倒直角,悲愴和敬意激騰起的心浪就會淹沒一切!敬意中也有對墓碑設計者深深的感謝!——多麼賦有現代意蘊的匠心!從沉重的傳統、僵化的政體、苦難的大地孕育出的東方之子的拔地刺天啊!經濟改革和政體改革同步性的執著中,本來具有怎樣的超拔視野和人性光輝!雖然逝世的 前十天的推心置腹之中胡公對此只流露一句︰陸定一三次否議“反資產階級自由化”,使某人動怒了。
那個一月就是這樣“流冰”的。
墓園甬道第二級平台之上,也許就是因此,只有十級。
而我們民族最優秀的兒女就是由此而面對一種真正現代的感召啊,血肉的青春又站在了時代的最前鋒!
其實,除了兩級平台之間的前63級和象征著胡公峰極盡瘁歲月的後10級,如果從陵園入口算起,斷續共有103級台階至耀邦陵園墓碑前——真不知道十周 年祭日那天,95歲高齡、坐著輪椅的呂正操將軍,是怎樣出現在耀邦墓前的?老將軍在耀邦長子胡德平和次子劉湖夫婦陪同下這次親自謁祭,恰恰由于主流的諱莫如深,更深地烙印在民族心靈的記憶史中!而我至今銘記著︰戴煌、雪媛夫婦是十天之後的4.26陪著李昭阿姨親祭的。他們那天鮮碧高大的花籃也都是特地從南昌定制的。戴公還代張思之大律師、邵燕祥夫婦、《炎黃春秋》與杜導正、《同舟共濟》與蕭蔚彬、《今日名流》與方方等一一敬獻了花籃。那刻于墓碑後巨石上李 昭灑題的“光明磊落,無私無愧”八個金色大字,落款既然是“九九年四月十五日”,就該是十周年主祭的極品了。
記得那次行前戴煌公也曾鄭重告訴過我。可我怎能不親赴恭祭呢?為戴公《胡耀邦與平反冤假錯案》中李九蓮、鐘海源的遺照,與騎著馬、戴著紅領巾的胡耀邦的那種親切得令我盈淚的並列!為穿過南長街一次次進出中南海——在“天盡頭”呼喚李九蓮的那些日子!為濁淚廣場、為碧血長街、為更其漫漫的普世追尋!……那 對精神姐妹遙在天國望著,我怎能不親自向昭雪她們和千百萬無辜者的忠魂祭以深深的敬忱呢?!
李昭刻石紀念耀邦十周年
依然是感召于這一切,八年後我又面對這依然的青山黑碑。依然的淚眼中,噴泉廣場上方的坡面上,碧茵紫荊組成了“耀邦陵園”四個巨形的字,仰視巍峨,俯瞰莊嚴,連同廣場、梅竹,橘園和篆刻著“富華山”的巨石均為八年前所未見。也是這次,才在細細的端詳中親自驗證︰碑石右面雕刻的耀邦頭像居然真是神態隨方位而 異︰從左邊看面帶憂愁之貌,從右邊看橫眉冷對之態,從正中看卻呈微笑慈藹之容。
虔敬端詳之間,不由得想象著這究竟是天心感應,還是天道神功?想像著中央層最早肅立在這神異的墓碑前的朱**基總理,會是一種怎樣的神態?想像著在我之 前忌日親祭的共青城或來自各地的當政者們,各個又會是怎樣的心態?據說朱總理隔年又拜謁過。據說李瑞環、田紀雲、胡啟立在墓碑前是啕號大哭。據說現任的中央常委除了一位,都到此憑吊過。而百歲的肖克將軍不能親臨,卻在富華亭上刻墨致敬!——是啊,越是絲毫不見主流的此類報道,職業導游們的侃侃滔滔中就越是 這樣奔涌著“公生明,廉生威”……
不由又想起《炎黃春秋》紀念耀邦90誕辰時李銳所說︰“16年前,耀邦溘然長逝。我在悼文中說過,這是當代中國很大的不幸,也是一切以他為師、為友、為長者、為楷模的人的很大不幸。其實,我還有一句話當時沒有說而後來常與人說︰中國出了個胡耀邦,共產黨里出了個胡耀邦,這又是中國的大幸。”
虔敬的人潮簇擁中倍顯肅穆的倒直角墓碑前,花籃花圈雲列。
“李昭率全家敬上”的花籃的另一條緞帶上寫的是︰“耀邦,我們想念您!”
似乎每一個謁祭者都會在那塊墨晶玉花崗岩的碑文前默立良久,卻很少人注意墓碑下放置有十一塊大上不一的鵝卵石,另有一塊遠離墓碑——這是否設計者對十二大、對胡耀邦超拔卓絕的開拓性和悲劇性的深心呢?姑妄存疑。但是我想,有一點對于歷史應是毫無疑義的,胡耀邦是力求以普世的人文視野和高度來引領仍在專制 桎梏中的民族的,這在中國共產黨首腦級人物中當屬迄今絕無僅有。
陸繹不絕、南腔北調的注目中,我已將李昭率全家敬挽的花籃前置至與我們一行挽祭的花籃並列。然後,以墓碑、花籃為背景,我們變換著角度和組合各各留影。一次次鎂光閃爍之間,心里不僅一遍遍默念著李九蓮和鐘海源,而且還一遍遍想起已經在八寶山長眠八載的、曾經一次次讓胡耀邦面對我訴求的朱媽媽,一遍遍 想起年已八旬、依然在為正義謳歌吶喊的戴煌老人……感謝共青城的青山綠水!是它們——對于我來說至少最是它們,能把我一生從地獄深處到“天盡頭”原本有形卻無價的一切人和事,從風流雲散中重又聚合在這里,聚合在那莊嚴的墓碑之上,在那梅園、竹林、橘花、茵字之中,在那每一個激情的噴泉口,在那拾級通幽的更 幽處……正是這種“聚合”促令我在深深的緬懷、思念、遐想、膜拜、鞠躬、肅敬之中,檢點著也鞭笞著自己精神守望中的疏怠。在那樣的時候和地方,深深吸進的所有氣息,仿佛都會蓄入靈魂深處更深處——都會是苟活的我繼續守望的力量之源……
富華山刻石
北坡下山。攝下篆刻富華山的巨石。又在錄像放映室里看《胡耀邦骨灰安葬共青城》,連看了兩遍。
標志葬儀結束的李昭感天動地的哽咽,在我看來,和作為妻子的她在墓碑後那塊巨石上孤絕的題詞一樣,都透露出一種理想的敬重乃至一個時代的極致,在時代畸變的煎迫之下,都讓位給愛了——盡管愛還以擁緊理想的姿態出現。除了墨晶玉花崗岩上中央名義的碑文,除了肖克將軍題刻的“富華亭”,盡管來此謁祭的大人 物甚眾,似乎陵園沒有、也不便接受或透露任何一個政治家或社會名流真實心跡凝成的寶墨。一個人的臉色依然引領中國!而想想也是——如果說毛澤東拒絕出席周總理葬禮是政治,那麼曾經唯一可以在這里恣肆揮毫的人物的不作為就更是當然的政治了。是不是因為這樣我才听見了哽咽,才看到了孤絕呢——盡管那是偉大的 愛?!
是的,不能不說出來,不能不錄此備忘——這樣一種也許是良知中國共同的感受確實太強烈了︰在富華山看胡耀邦骨灰葬儀錄像,自然想起在香山碧雲寺看孫中山遺骸安奉大典錄像。聯想與比較中,那心歷真是又一樣又大不一樣︰一樣的對盡萃現代中國偉人的思痛;大不一樣的是——那種本來和長街送別碧血悲歌相形之下已 然的冷寂和落寞,又被孫中山安奉大典千百倍放大了,形成一重又一重無比巨大的時代倒落差!
正在這樣的心境中,然而,還沒有走出放映廳,隔壁賣紀念品物與書籍的年輕人不失時機地快步截住了我,手里拿著滿妹的《思念依然無盡——懷念父親胡耀邦》︰
“這書現在被禁了,不買可就難有再買的的機會了!”
豈非又是時代“倒落差”了?!——前不許久,分明還在網上看見過滿妹在陵園大門口火熱地簽售她對父親的《懷念》呢。我微微一笑,不僅是對那推銷書的青年婉拒的歉然,更是欣然于我的深知與確信︰
“倒落差”的另一面——從五十年前七月邪火的“焚書坑儒”,到“懷念”父親也屬“自由化”的對面,正永恆著一種價值,永恆地巍峨著被懷念的父親偉大的悲憫、超拔與正直!
回望那直角凌空的神奇墓碑,再見!萬里又何年?
那一刻,眼楮又濕潤起來,卻不僅僅為了墓碑上那位神態因方位而異的那位東方巨子本身!
——看,墓碑上那位老人也微笑著、也憂郁著、也憤然著的中國啊!!!
2007年4月15日共青城初稿
2009年4月10日修訂于北京
(首發《自由聖火》作者供稿)
挽胡耀邦
黃河清
讀祭園守園人“啊,耀邦陵!”文,知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陵寢系墨玉花崗岩建成;值祭園守園人前往江西共青城胡耀邦陵作“赤子祭”(同時祭奠張志新、李九蓮、鐘海源、遇羅克、林昭諸英烈),謹撰一聯挽之。
墨玉墨黑,憾前生無奈隨黑如一,幸良知堅存,無私無欲,敢為民請命,斗山共仰;
耀邦耀黨,嘆後繼何有護黨柱雙,獨人性固在,有義有情,終謀國舍身,德望永欽。
檻外人︰黃河清敬挽
二零零九年四月十五日于地中海畔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