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绀弩家庭的关心】
因为战争和离乱,周恩来十分关心聂绀弩与周之芹夫妇之间的长期分离,故有皖南军部问及为什么不接之芹?后又拍电报征求来重庆的意见!
从皖南回来后,聂又一直滞留在外,未及时赶回京山看望妻子和女儿,他们夫妇正闹着矛盾。
周颖(之芹)本是河北南宫人,结婚近十年才有了海燕,抗战爆发后,即带上不足周岁的女儿去绀弩的老家湖北京山,当个乡村老师,做妇女救亡工作,参加当地游击队。直到1940年3月才从敌占区来到重庆北泉慈幼院,投奔创建北慈的胞姐周之廉,任保育主任。
千里迢迢寻夫,得到的却是丈夫在桂林和一位女演员热恋的绯闻。因此把周颖视为小阿妹的邓颖超和周恩来狠狠地训了聂绀弩一顿。
绀弩为自己家庭不和而苦恼,想返回桂林。周恩来同意了。
一天,绀弩急匆匆地去董锄平家,一见面就笑着说:“我的家庭纠纷,周公和邓大姐帮助解决了。”推己及人,绀弩语重心长的问董的夫人高启洁:
“你们结婚这么多年,你知道锄平多少?董锄平是当初除李大钊、陈独秀、张国焘之外最早的共产党人。我在十七八岁时,锄平就寄《共产党宣言》和他主编的《劳动周刊》给我看。你要珍惜呀!”
以后启洁写出《董锄平传》。也是得益于绀弩。
1943年,绀弩再次从桂林回重庆,终于与周颖母女团聚,和好如初。
1946年,周颖落为重庆“劳协事件”女犯人,被国民党投入监狱,绀弩联合各报大发消息、大造舆论、揭露国民党的反动阴谋,进行呼吁、营救,更显出他们的患难真情。
绀弩长期在金华──桂林──重庆──桂林──重庆间奔走,他把党内同志间的私人关系,认作单线联系的党组织关系。党的组织关系都不知道落在哪里了?还是周恩来出面说:
“没有问题,聂绀弩是中国共产党党员。”
聂绀弩在周恩来的关照下,才接上党组织关系。
【磨难】
在1955年肃反运动中,因1932年吸收绀弩为“左联”成员的胡风成了“反革命集团”分子;1934年介绍绀弩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曾任周恩来秘书的吴奚如也成了“叛徒”。绀弩的启蒙老师、辅佐孙中山创组中华革命党的孙铁人,于1922年介绍过他加入国民党;他与特务头子康泽、反共老手谷正纲等都有过从,他成了当然的“肃反对象”。经过批斗反省,虽没有戴“反革命”帽子,却定为“有严重的政治历史问题”,支部一致通过开除党籍(上级给予“留党察看”的正式处分)。
1957年的“反右斗争”,绀弩虽无“反党宣言”、“右派言论”,但他把右派老婆周颖的鸣放稿子,在头一段换过100多字,后一段添过一句“表示一点愚忠”。夫妇两人双双打为“反右分子”,他最终被开除党籍。他不愿留在人民文学出版社,而主动选择去北大荒劳动改造。
在北大荒密山农垦局八五○农场,一场莫明的着火烧毁了一排土坯茅草房。绀弩又成了不审讯、未定案的“纵火犯”,押解虎山监狱,并与外界音信隔绝。
1962年1月28日,绀弩59岁生日那天,周颖手执一张“兹有全国政协委员周颖去虎林探望其夫”的介绍信,夫妇在狱内相见。
周颖回京,向全国政协秘书长张执一作了如实汇报。在一次政协会议上,张谈到北大荒劳动改造的“老右”说:
“一些年老体弱的右派分子,在那滴水成冰,零下几十度严寒的北大荒劳动,确实有许多困难,实在太艰苦了……”
周总理在座,听了就问:
“谁‘年老体弱’呀?”
“比方聂绀弩吧。”
周总理听了吃了一惊道:
“哎呀,聂绀弩什么时期也当了右派?我没有看见过他的鸣放和右派言论呀!”
以后夏衍听说聂绀弩作为“纵火犯”坐了一年牢,对周总理说:
“聂绀弩这个人,不听话,胡说什么,都有可能。但放火是绝对不可能的。”
可以说,聂绀弩对“肃反”审查和“反右”都是比较“自觉”的入网。
1955年的“胡风反革命集团”案,绀弩与胡风交往素好,有关部门虽抓不到他的什么把柄,还是一封电报把他从江西召回接受审查。绀弩思想检查的头一句就是:
“我比胡风分子还胡风分子。”自觉上纲。
对划为“右派分子”,他也“释然”:
“莫说只为老婆改动了几个字。即使不改动,看过她的鸣放稿子,也是可以定为右派的。”
晚年,楼适夷戏问绀弩坐监狱是什么味道,他“轻松”地说:
“比你们在外边好一些,没有高帽子,没有喷气式,没有大批斗和红卫兵!能安安静静地通读四遍大部头的《资本论》!”
在周总理的关照下,政协决定:基于右派分子劳动表现不错,加之有种种实际困难,让北大荒的全体右派回京……
绀弩于1962年春天回到北京,被安排为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文史专员,潜心研究中国古代小说。
聂绀弩从北大荒回来后,只是埋头钻故纸堆,夹着尾巴做人。
“文化大革命”来势凶猛,他有过焚毁过鲁迅书稿的惨痛教训,犹豫再三,又的确舍不得他与同行“老右”的信件往返和诗词唱和,便突发奇想:打包寄到“边远”的四川,托胡风夫人梅志保管。殊不知信件和诗稿却落入看守胡风的公安手里,成为“恶攻”的罪证。
1967年1月25日,绀弩以“恶攻”罪的“现行反革命”逮捕。以后秘密解出北京,投入山西临汾第三监狱,更判以“无期徒刑”。案由:犯有现行反革命罪,恶毒攻击社会主义,恶毒攻击文化大革命,恶毒攻击无产阶级司令部,书写了大量反革命文章……
三个“恶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除了寄给胡风的那一卷“罪证”外,也少不了宣判人所说:
“恶毒诬蔑江青同志。”
聂绀弩以“1924年入国民党黄埔军官学校第二期毕业”,借以假冒国民党县团以上军、政、警、宪、特,争取作为“战犯特赦”。接他回来的戴浩说:“要说聂绀弩攻击‘副统帅’并不奇怪:聂是名作家、老革命,老到与林彪同读黄埔(聂二期,林四期)、同为湖北老乡……聂从未将林放在眼里,老聂确实用粗鄙的语言骂过林彪。谁叫他又被周恩来称呼为‘妹夫’呢?”
1976年11月聂绀弩释放回北京时,每月只有18元救济金。当齐燕铭给邓小平说起时,邓对聂绀弩知根知底,哈哈大笑着说:
“黄埔学员嘛,算什么军警特?”
随后齐派人给绀弩送去200元“营养费”。
聂绀弩“特赦”回家,本应是不幸中的大幸。谁知屋漏偏逢连夜雨,他们唯一的女儿海燕,却偏因在他出狱释放前一个月,深感人生无望而自杀身亡。
家中只剩聂绀弩、周颖孤孤单单两个老人。绀弩得知女儿自杀后,热泪湿枕。连夜写下一首七律:
愿君越老越年轻,路越崎岖越坦平。
膝下全虚空母爱,心中不痛岂人情。
方今世面多风雨,何止一家损罐瓶。
稀古妪翁相慰乐,非鳏未寡且偕行。
1979年3月10日,北京市撤销对聂绀弩的判决,宣告无罪。4月,人民文学出版社改正错划“右派”,恢复他的党籍,被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常务理事。1980年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1986年3月26日在北京逝世。
【绀弩斯人】
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盖棺论”这样评价:“聂绀弩同志,是我国无产阶级文艺运动的老战士,杰出的文学家、诗人,著名的中国文学研究家,革命的社会批评家,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周恩来因为绀弩的落拓无拘、潇洒如流,说他是“大自由主义者”。
夏衍撰文说聂绀弩才气横溢的杂文不拘一格,多姿多彩,认为他是“鲁迅以后第一人”。
胡乔木称誉为“当代不可多得的杂文家”。
聂绀弩饱览群书,无论在哪里,都能团结着一大群进步青年进行战斗。
重庆北泉慈幼院的地下党员刘晴波,在1986年的《文学月报》上撰文说:
“绀弩在重庆,常住北慈,我们这些青年教师成了绀弩、周颖夫妇的座上宾,他成了我们心中的一面旗帜,引导着师生走向光明。”
解放后,我到北京拜望聂、周二位老师,谈到重庆我的舅父杨沧白,聂老师说:
“杨沧白是同盟会重庆支部负责人,孙中山大元帅府秘书长,曾被委派四川省省长。在广州与廖仲凯是孙中山的左右二臂,杨、廖相互交替任财政部长和广东省省长……”
聂老师赠我一本《三草集》,鼓励我在部队好好工作。我看到他佝偻着身躯,颤抖着手写的“邱月杭同学,教”那个“正”字都没有写完。
聂绀弩老师走了,我常陷入深深的思念中……因此我写过一篇《折翅的海燕》讲述聂、周二位老师和独女海燕他们三人的去世,以纪念他们。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