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记者林桂明编译/两位年轻女人已经成为了毛泽东的几个最核心的亲信之一,她们都在外交部工作,所以她们得以利用手中的权力,集中整冀朝铸和其他的外交部里的同事们。她们动机阴暗和手段险恶,利用一些人整另一些人。她们敢在周总理的鼻子底下这样做,就是仗了江青的势,而对江青,许多人已经公开形容她是精神错乱,忍无可忍.
-----------------
曾经先后任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的翻译,后来又担任了联合国副秘书长的冀朝铸先生,2008年在美国出版了他的英文自传体回忆录,书名是《The Man on Mao's Right》(站在毛泽东旁边)副标题是“From Harvard Yard to Tiananmen Square, My Life Inside China's Foreign Ministry(从哈佛校园到天安门广场,我在中国外交部内的生涯),由美国兰登书屋出版。
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会见斯诺与斯诺夫人,右起:斯诺夫人、毛泽东、冀朝铸(译员)、斯诺。
冀朝铸被中国一些媒体誉为“红墙第一翻译”。因为从上世纪50年代回国后,他分别给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人担任过翻译。其中,给周恩来当翻译长达17年,周恩来总理称他为“洋娃娃”。
联合国的刊物说,冀朝铸是“了解中国过去40年发生的大事”的人。过去半个多世纪中,朝鲜板门店停战谈判冀朝铸参加做翻译,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他也都是翻译,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会见斯诺时,他任翻译,基辛格秘密来华他是翻译,邓小平复出首次访美,他在半百之年仍任翻译。50年代到90年代,举凡中国的涉外大事件中,经常有冀朝铸的影子。
按冀朝铸的同班同学龚育之的话讲:“他见证了打开中美关系的全过程,从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接见斯诺发出的最初信息,到基辛格秘密访华的破冰之旅,从尼克松公开访华的联合公报,到中国驻美联络处的艰难草创,从中美建交后邓小平的出访美国,到担任驻美使馆的公使衔参赞。期间多少大事、趣事,中外许多当事人都写了回忆,小冀的回忆则是新添的一份。”
以下故事来自冀朝铸的自传。
冀朝铸是周恩来在外交部的“耳目”
冀朝鼎(资料图片)
在尼克松总统历史性的访问北京之前,除了繁重的工作和席卷全国的政治风暴之外,冀朝铸还有着一些个人的危机,冀朝铸夫人汪向同的肝炎又一次发作后,处在恢复期。她们的母亲几年来一直与他们住在一起,帮助照看他们的第一个儿子,当时7岁的小坦。那时冀朝铸的第二个儿子小斌由冀朝铸的母亲照看,住在靠近故宫的一套小房子里,冀朝铸父亲已经去世,他就是在这个小房子里去世的。
他们那时的经济条件很窘迫,尽管冀朝铸的工作责任很大,当时的工资水平是一种补贴式的水平。而冀朝铸和向同当时全力以赴地埋首於工作中。汪向同住在农民家里,生着病,冀朝铸跟着周总理经常出国,或者是工作到很晚。工作忙得几乎没有时间去看小斌,他当时已经是5岁了。
冀朝铸太太一生中最令她感伤的一次是,当她去看小儿子时,孩子居然不认识她是谁,小斌跑开了,哭着躲到奶奶身后。
但是,在灾难性的对外交部的攻击和“文化大革命”的过火行动之后,冀朝铸与其他许多受到红卫兵冲击的老干部和政治领导人一起,获得了复职和提拔,即使是毛泽东本人也作出了努力,将一些被错误驱逐或流放的干部招了回来。
但在外交部里,政治阴谋和权力斗争仍在继续发烧。
冀朝铸一再被激进的造反派和嫉妒他的一些同事们批判,说他对“反革命”心慈手软。
冀朝铸痛恨外交部那些造反的人。当姚登山他们被当作英雄,还没有倒台之前,冀朝铸已经就很大胆地声讨这些人的破坏性行为。
冀朝铸不像他的一些同事那样,他是难以控制的和不容易被当成人们的斗争靶子的。冀朝铸得到总理的充分信任,他的作用,他在政府的外交政策的决策上的作用是越来越大。在中国政府中,几乎没有人能像冀朝铸一样,曾担任总理这么长时间的翻译,於周总理有这么多的个人接触。参加过数百甚至数千小时的他的谈话。冀朝铸甚至数得出周总理手上有多少颗痣,能觉察到总理手臂旧伤发作时痛苦;他总是能读懂总理的每一声叹息和每一个动作。
冀朝铸也是在中国的政府中,唯一能与基辛格博士和其他美国人像哈佛学生在大学食堂午餐时讨论问题一样随意交谈、而同时总理又充分信任这种交谈的人,这使冀朝铸成了政府中的不可或缺的人物。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当时,中方派了冀朝铸给尼克松当翻译,而章含之则当周恩来的翻译(资料图片)
在这个位置上的工作,能够感受到远比专业竞争复杂得多的办公室里的摩擦。冀朝铸成为了总理在外交部的“耳目”。总理经常问冀朝铸外交部有些什么情况,谁又打算“整”谁,抹黑谁;他的敌人计划怎样试图破坏他和他们的外交政策目标。冀朝铸经常给他带消息,并帮助那些受到不公平批判和迫害的人向总理请求“复职”或保护,以免受到进一步的伤害。
冀朝铸的主要对手是唐闻生。当时,她直接在毛泽东身边工作。她完全跟着江青和其他的属於毛泽东的内部圈子里的那些投机份子转。这帮人当时一定都很害怕周恩来成为毛主席的继承人。
(《多维月刊》,未完待续)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