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2日星期二

地震周年官方首次宣布5335学生遇难

法国报纸摘要

作者 古莉

发表日期 09/05/2009 更新日期 10/05/2009 09:47 TU


法国《世界报》周六刊出该报记者佩德罗莱迪的报道。题目是“官方首次宣布四川地震5335学生遇难”。报道说,中国四川大地震一年后,中国当局仍将震区学校的垮塌视为禁忌话题。5月7日在四川大地震一周年前几天,当局于5月7日首次公布地震遇难学生的官方统计数字,宣布有5335名中、小学生在地震中遇难或失踪。这个数字相当于87000地震遇难人数的6%。四川省教育厅长涂文涛在成都记者会上说,“这些数字都是通过合法手段获得的”。

《世界报》说,此话显然是与被当局称为“非法”的公民自发的统计相比。 《世界报》说,在四川大地震中,许多城镇的学校在几分钟内全部垮塌,通常是当地垮塌最快、最彻底的建筑。由此学校垮塌问题变得极为敏感。死难学生的家长及支持者们试图追究地方官员及建筑商的责任。但这些学生家长和支持者们却受到迫害。

成都至少有两位支持者遭到关押。一位是创办天网的维权人士黄奇。黄奇去年6月10日被捕。另一位是创办纪念死难学生网站的环保人士谭作人。今年3月28日,当局以“颠覆国家政权”为由,将谭作人带走。 接下来,《世界报》以“流氓逻辑”为小标题报道说,地震死难学生家长获得了一些补偿,但他们继续寻求伸张正义。然而,每当他们试图去陈诉苦情,就会受到骚扰和关押,其中包括绵竹复新二小的学生家长们。这些活跃的家长们说,在临近大地震周年之际,他们受到数十名公安的监视。

外国记者则报道说,他们最近也受到骚扰、审问。并说当局禁止他们会见遇难学生家长,此举违反当局自己制定的自由采访法规。 《世界报》说,起初,地震灾区学校垮塌问题受到中国媒体大量报道,但后来中宣部向媒体下达命令,将学校垮塌问题划入禁区。

最近几个月,中国知名艺术家艾未未发起的公民调查运动引起轰动。艾未未将其新浪博客辟为调查地震死难学生的网站。数十位自愿者不断通过这个网站公布他们找到的死难学生的姓名和细节,并建立遇难者名单。截止到5月6日,艾未未和这个团队已经确认了5205位遇难学生。但参与这项工作的很多志愿者不断受到骚扰,艾未未的博客也不断遭到删除。 艾未未周四又被当局告知,他们没有任何必要调查校舍倒塌的原因。因为学校倒塌是由于地震强度太高,而不是由于建筑质量问题。对此艾未未愤怒的表示,这是“流氓逻辑”。

艾未未还说,一年之后拿出5335个遇难学生的空洞数字,没有名字,缺少细节,没有诚意,缺乏说服力。是推卸责任。如果仅仅为了更好地回避讨论和公开,而公布片段事实,有什么用呢?以上是《世界报》驻华记者的报道。

《世界报》今天头版是教皇访问约旦,阻止中东的基督徒被放逐。

《费加罗》报头版是萨科齐向非洲老战士致以敬意,以及教皇谴责“文明冲突”。

《十字架报》头版则在“欧洲日”推出“各年龄层的欧洲”专题。

《解放报》头版是说法国铁路公司的“家庭车厢计划”引发争论。

-------------------------------------------------------------------------------------------

法共《人道报》: “还戴着孝的四川”

作者 安娜

发表日期 11/05/2009 更新日期 11/05/2009 10:56 TU

法国总统萨科齐昨晚前往柏林,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一道,共同主持欧洲议会选举第一个竞选大会——德国基督教民主党青年大会。萨科齐重申法德轴心在欧洲建设中的重要性,法德领导人合力为即将在6月7日举行的欧洲议会选举进行宣传。今天的法国右翼《费加罗报》以此作为头版主题,在萨科齐与默克尔的彩色新闻照片之上,看刊出大标题:萨科齐与默克尔重启法德伙伴关系。今天的《解放报》也是以欧洲议会选举作为头版突出的新闻主题,大标题是:欧洲,它就在我们身旁。作为历史上参加人数最多的跨国选举, 27个欧盟国家的3.75亿登记选民,将在这次欧洲议会选举中,选出736名议员。《解放报》指出,距欧洲议会选举不到一个月,真正意义的竞选活动仍未全面展开。不过,欧洲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贴近法国人的日常生活。《巴黎人报》则是选登了法德领导人亲密交谈的照片,并配以这样的标题:萨科齐与默克尔,密不可分。欧洲议会选举占据了今天天主教的《十字架报》头版的主要篇幅,大标题为:欧洲的新思维。《费加罗报》在今天的社评中说,萨科齐很少在外国的公开场合露面。昨天破例出席德国基民党青年大会,显示萨科齐已意识到没有德国的参与和支持,欧州建设是不可能实现的。而在法国担任欧盟轮值主席时,法国总统的作为,特别是他的意志和决心赢得了不少德国民意。

首度以罗马天主教廷领袖的身份出访中东的教皇本笃十六世,今天前往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进行访问,《十字架报》在头版刊出标题:本笃16世发出和平信息,并指出,教皇在圣地呼吁各宗教间展开对话,淡化不同文化的差异。有关的报道指,教皇在以巴为期5天的访问中,除了造访特拉维夫、耶稣诞生地伯利恒、并举盛大弥撒的宗教活动外,还将前往约旦河西岸,访问巴勒斯坦难民营,会见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虽然梵蒂冈一再强调教皇中东之行是一次“朝圣之旅”,但却难以掩饰本笃16世访问圣城的政治含义。尽管教皇在这次访问中一再强调宗教融合,及基督徒与回教徒合作的重要性,努力推动与回教及犹太教徒之间的对话,但《费加罗报》仍是将教皇今天下午进入圣城耶路撒冷形容为是“冒险之举”,认为这是教皇这次的中东之旅面临的最大挑战。

经济方面,美国4月份失业率上升0.4个百分点达到8.9%,创下1983年9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而美国财长也表示,美国经济面临长期衰退的风险。经济报纸《回声报》今天在头版刊出了这样的标题:银行危机失业攀升继续困扰着美国。

另外,《解放报》在国际版刊出缅甸反对派领袖昂山书姬的一篇报道,指着为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的身体每况愈下,她已几天没有进食,身体非常虚弱。

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即将来临,今天的法共《人道报》刊出文章,“还戴着孝的四川”。报道说,中国政府日前首次公布了四川地震遇难学生的官方统计数字,宣布在6万8千712名地震遇难者中,包括有5335名中、小学生。有关的统计有再次掀起地震中顷刻间坍塌的1万2000所中 小学校校舍原因的争论。报道并引述负责收集整理震灾遇难学生名单"公民调查"活动的中国建筑学家艾未未的看法认为,官方的统计与真正的震亡学生人数相去甚远。通过调查,他们整理确认的的死难学生人数为5205人。不过艾未未认为,最后的数字可能在6000人左右。报道并披露,要求调查真相的学生家长也受到来自地方政府的压力。

法国报纸摘要

presse_11052009_mix

11/05/2009

---------------------------------------------------------------------------------

中国

南京大屠杀影片《南京!南京!》遭极端民族主义攻击 导演陆川希望拍摄64惨案题材电影

发表日期 11/05/2009 更新日期 11/05/2009 13:01 TU

中国上演由陆川导演的南京大屠杀题材影片《南京!南京!》在中国遭到极端民族主义者的攻击。

法新社今天发自北京的报道说,这部在中共建政60年之际,推出的爱国影片,获得票房成功。却遭到中国极端民族主义者的反对。反对者认为影片将日本兵过于人性化。陆川甚至接到死亡威胁。

法新社说,“北京方面估计有30万人遇难的南京大屠杀之惨烈,60年后仍然留在中国人的记忆中。中共当局为维护自己的统治的合法性,细心培育这种记忆。” 陆川认为日本没有就南京大屠杀作出真正的忏悔。陆川还表示,南京大屠杀被过分渲染,致使公众反应激烈。拍摄该片的日本演员处境艰难。陆川表示,为了安全,希望日本演员尽快离开中国。

对于其他屠杀题材,比如中国文化大革命和89天安门惨案,陆川表示,希望拍摄64天安门惨案。但未来5年的可能性不大。

新闻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关注者

博客归档

标签

我的博客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