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
作者 凯文
发表日期 21/04/2009 更新日期 21/04/2009 15:38 TU
从2009年4月16日到5月13日,世界人口第二大国印度进行第15届人民院选举。这次选举牵涉到7.14亿选民,超过600万工作人员,设置投票站828804个,竞选政党有上千个,候选人4000多名,耗资超过1000亿卢比,历时近一个月,堪称世界上最为庞大和复杂的选举。
印度的政治体制采议会制,国家总统和副总统属礼仪虚职,政府最高权力掌握在印度总理手中。总理人选由议会多数党派提名。2004年5月,国大党在选举中获胜,原财政部长曼莫汉·辛格出任总理至今。
印度的议会分为上下两院,上院为联邦院(Sajya Sabha),共有议员245人,任期6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其中233名成员由地方选举产生,其余12人由总统任命;下院为人民院(Lok Sabha),共有议员545名,任期5年,其中543人由民选产生,其余2人由总统任命。
与2004年大选相比,今年印度大选的选民人数增加了4300万,达到7.14亿,更增加了组织选举的难度。早在今年2月3日,印度选举委员会(Election Commission of India)就同各政党代表举行会议商讨选举事宜,并同各邦领导人、治安长官和选举部门展开一系列协商,以确保选举秩序。
印度版图内共有28个邦(其中“阿鲁纳恰尔邦”的归属在中印之间有争议)和6个联邦属地,根据人口数量分为543个选区,每个选区内产生一名人民院议员。此次印度大选历时将近一个月,按照不同选区分为五个阶段进行。
4月16日,印度大选进行第一阶段投票,在中东部的124个选区内率先产生124名议员。第二阶段选举于4月23日(个别地区除外)进行,届时在中部141个选区内选举141名议员。第三阶段选举于4月30日进行,在中部和南部的107个选区内投票,产生107个议席。第四阶段选举于5月7日进行,在北部地区产生85个议席。最后一阶段选举在5月13日完成,集中在最北端和最南端的选区,产生最后86名议员。大选计票工作从5月16日开始,正式投票结果在3天内公布。
这种安排主要是为了避免全国范围内同时举行大选导致安全力量和选举官员人手不足。因为在选举期间内,安全力量的调配、运送和使用都成为一个重大问题。就此,在第一轮选举开始之前,选举委员会和内政部代表进行了详细讨论。同时,选举委员会和铁路部门代表还就安全力量在各邦之间的运输进行了磋商。
本次大选共设立828804个投票站,比2004年增加了141402个,其中有12901个新投票站设立在选民人数少于300人的村落,以尽量消除投票障碍。
就政党而言,传统上印度政坛格局是由国大党和人民党交替执政,但在今年的大选中,传统两大党派可能都无法确保获得大多数,第三势力的中小党派成为重要力量。本次两大党分别推出现任总理辛格和前副总理阿德万尼竞逐新任总理职位,但是在第三势力中,代表北方邦的社会公民党也成为万众瞩目的对象,其53岁的女性候选人马亚瓦提代表贱民阶层参选,为烙上种姓制度痕迹的印度政坛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力量。
新闻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