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5日星期二

九十年的呼喊:还我五四!

 易道禅

                       

  五四运动时至今天已有一个半甲子了。近日与几位朋友交谈,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现象,观点碰撞得电闪雷鸣。有说五四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大破坏,犹如文化大革命的消极恶果,须重新评价它的真实作用;有说五四是继古代春秋诸子百家之后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的又一巅峰,应该大书特书,无论怎么褒扬它的价值,都不为过,特别是现在的国民处于思想混杂和信仰盲区的时代,更有必要重新高度阐释五四文化运动的伟大意义。毫无疑问我倾向于后者。我还有更进一步的观点,就是建国以后把五四这个伟大的思想解放狂飙运动命名为青年节,是曲解了五四精神的本质、贬低了五四思想的价值。如果把它定位为中国文化节或思想解放节,我觉得非常恰当且意义深远。
  有学生问过我怎么看待春秋时期的诸子百家和五四时期的杰出人物,我反问他们怎么联想到这两个时期的呢?学生说,感觉上中国任何朝代都不如这两个时代产生过那样辉煌的文化巨著、产生过众多的文化大师。我告诉他们说完全正确,春秋和五四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两次黄金时期。春秋是一个思考的中国,五四是一个觉醒的中国。古代和现代,遥相呼应。虽然五四是在否定春秋的基础上不自觉生发的现象,但其骨子里始终有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我对学生说,现代的鲁迅和胡适,就如同古代的老子和孔子。老子与鲁迅重智慧的发挥,孔子与胡适重思想的阐述。智慧和思想,构成一个文化时代的重要特征,缺一不可。
  如果我们对应一下春秋时期人物和五四时期人物,就可以发现很多有趣的联系。例如:老子——鲁迅,孔子——胡适,孟子——梁启超,庄子——章太炎,墨子——严复,荀子——蔡元培,商鞅——陈独秀,管仲——李大钊,韩非子——傅斯年,列子——罗家伦,吕不韦——郭沫若,等,以及这一时期产生的大量的人文学家和文学作家如陈寅恪、钱钟书、老舍、巴金、林语堂、郁达夫、徐志摩、沈从文等等。这些人都是著作等身,都对中国文化(含思想、伦理、道德、哲学、史学、文学、美学等)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以上人物关系,若从年龄上比较就显得有些蹩脚,但我仅仅是从学术意义及历史定位上来做一番对应类比,这应该不会产生歧义。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文化史上第一个说不尽道不完的黄金时代。在整个中国的历史中,没有哪个朝代的学说,能够像诸子百家那样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影响着这个国家的意识形态、社会思想、道德观念和个人生活。自此以后漫漫时空悠悠岁月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再也没有更好更高的思想自由年代,历史的长河全是在吃上游流淌的老本。两千多年来别无建树,后人只把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诠释了再诠释,演绎了再演绎。譬如现在提出的以德治国,就仍然是尊崇两千年前春秋战国时代的宗师老法,实际是人治思想的新瓶装旧酒。再如又提出新儒教救国,也是古代遗留至今改头换面的新国粹。后人何以将历史的蔽履奉为圭臬呢,个中玄妙实在是耐人寻味。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文化史上又一个说不尽道不完的黄金时代。它的价值在于知识分子的思想与精神状态有了全新的变化。第一、从“从制度上感觉不足”,进而“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认识到不清算旧的传统文化中的弊端,不打开束缚人们几千年的精神枷锁,解放思想,促进全社会民众的觉醒,任何器物的改良和政治的改革,都是无法实现的;第二、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高举起“民主”与“科学”这两面大旗,德先生和赛先生从此形影相吊影响着冲击着人们的价值观和宇宙观;第三、在学术界第一次提出并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反映了解放思想、繁荣学术的要求,推动了思想启蒙运动的发展。
  遗憾的是新中国成立以后,面对五四精神,我们一味强调的是学生运动的爱国主义,而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张的“民主、自由、平等”思想避而不谈,甚至加以否定。这是我们对五四运动认识上最大的误区。很明显,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为我国近代的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仅仅强调其青年的作用,实则是对五四精神的明褒暗贬。
  事实上“五四运动”是由一批学有所成的爱国学者(用现在的话来说叫“精英”)和一批爱国青年学生(用现在的话来说叫“愤青”)的参与而发动起来。“精英”也罢,“愤青”也罢,“五四运动”的代表人物,无论日后走进了哪一个政治阵营,都成为具有专业素养具有独自思想见解的大学问家。也就是说,“五四”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觉、自发的新文化新思想运动。但是把“青年”变成 “五四运动”的标签和专利,却是因为中国的政治家们很早就发现“青年”的政治热情具有象汽油一样“一点就着”的特点,故而将“五四”这个特殊的纪念日命名为“青年节”。青年人的感情用事和缺乏社会经验,注定使这一个人群成为谁都可以利用的力量。现在的所谓“愤青”,就把五四运动最极端的一面承袭下来,作为向“精英”们冲击的社会力量。今天的中国文化中仍然存在着盲目吹捧“青年”的误区,许多人依然认为青年人比社会上其他年龄阶层的人都具有革命精神,人们依然认同概念含糊的“五四精神”带来的价值观上的盲点。我认为,“五月四日”是中国现代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思想解放的节日,“五四纪念日”应该属于全体中国人,而不仅仅属于“青年”。
  “五四”已届满九十周年了。九十年来,“五四”还没有真正走进全体中国人的心中。再过十年,“五四”即将百年诞辰,我们或者后人如何纪念它,想来应该有所升华。但是从现在起,我们必须呼吁,必须呐喊:还我“五四”!
  还我“五四”,不仅仅是要还以“五四”真正的文化精神,还要还我“五四”是所有中国人的节日!还我“五四”,是让所有人知道,除了爱国家,我们还应该爱真理;除了爱民族,我们还应该爱人类!这才是我们应该孜孜不倦勇敢追求的根本目标!

                    ——2009年5月4日为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作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关注者

博客归档

标签

我的博客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