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右专题
发表日期 08/06/2007 更新日期 08/06/2007 17:06 TU
1957年5月, 响应中共中央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以及毛泽东关于请党外人士帮助整风的指示,中共中央统战部连日组织,召集系列整风座谈会,邀请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发表意见,帮助共产党整风。5月21日,当时担任民主党派——民盟中央第一副主席、《光明日报》社长的章伯钧在座谈会上发言时,提出了“政治设计院”的设想。
半个月之后, 一场反击右派进攻的政治运动正式启动, 章伯钧与储安平、罗隆基等人成为首批受难者。
1980年, 中共中央在两年的平反工作之后,做出决定,对大约九十余名右派分子维持右派原案,不予改正。号称“中国头号大右派”的章伯均就是其中之一。
章伯均1895年出生, 年轻时代曾留学德国, 攻读黑格尔哲学。读书期间,曾系统学习马克思原著。他曾先后参加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但此后一直活动于第三党派。 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初,他曾出任交通部长。 多年在政协任职。多年主持农工党的工作,也是中国民主同盟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人。
章伯钧1969年病逝。
章伯钧的女儿章诒和女士接受了我们的电话采访, 介绍了她的父亲被打成右派时的情况。
章伯钧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提出了政治设计院, 希望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等社会各方力量联合起来,共同思考国家社稷建设的设想、储安平对“党天下”的抨击,何尝不是对民主运作的呼唤?半个世纪之后,反观这段历史, 不禁要问,这些设想,批评何罪之有?
五十年前,章伯钧仗义执言引来横祸,殃及家人;五十年后, 章诒和女士为了不能忘却的记忆, 又遭禁书的命运。这些是否仅仅是历史偶然的巧合?五十年前那场殃及数十万人的运动如今仍然是言论禁区。然而,那场运动造成的伤痛是否能不经任何医治而自然愈合?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