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相/毛泽东在建国以后比较喜欢去的地方包括杭州。五十年代中期,毛泽东有一次下榻杭州宾馆,他同前来陪同的中共浙江省委第一书记江华说:“我是与坟墓为伴的。”
-----------------------
有人跟我说,东北某大都市因为民政局寻找办公位址(新办公楼)就把当地的一个文物建筑——苏军烈士陵园给平了,当然也不是刨坟,而是迁移。与此同时,因为修建地铁又把另一个纪念苏军出兵东北的纪念性文物给拆掉了。
1954年毛泽东在杭州。
这两件事在当地引起了一些议论,但很快就平息了,因为大家都忙著养家糊口,活人的事情都忙不过来,何况死人,再说苏联都被人给平了,何况苏军的坟墓呢,再者,平掉历史文物说起来从毛泽东本人就有类似的传统可以承袭,也算不得什么稀罕事,想当年的“破四旧”,把平毁文物当作大张旗鼓的正大光明买卖来做,恐怕全世界在六十年代也找不出第二例。我今天在这里讲的是一个毛泽东与革命烈士秋瑾、徐锡麟的坟墓迁移的往事,就此看看“伟大领袖”当年的力度。
最早通电反对西山会议派的宋云彬
在开篇之前,先请大家看一个关键人物的简历,他的名字叫做宋云彬。
宋云彬(1897—1979),笔名宋佩韦、无我,海宁硖石人。1912年入杭州中学。五四运动后,接受新思想,倾向革命。1921年11月起,在杭州先后任《杭州报》、《浙江民报》、《新浙江报》编辑、主笔。192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值国共合作,云彬于1925年回乡参与筹组国民党海宁县党部,任执行委员。12月间,又参与筹组在硖石东山召开国民党浙江省各县市党部联席会议(简称“东山会议”),在全国最早通电反对国民党右派的“西山会议”。1926年春,任上海国民通讯社社长。秋,到广州黄埔军官学校编辑《黄埔日报》。
宋云彬(左三)、钟敬文(左二)及黄药眠(左四)在1947年除夕摄于香港达德学院,他们当时是该校文哲系教授。该校是在国共内战期间,由中共广东区委和爱国人士在港合办的一所全日制文科大学。(资料图片)
1927年春,任武汉《民国日报》编辑,兼国民政府劳工部秘书。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遭通缉,和茅盾一起逃离武汉。后潜居上海,为商务印书馆点校古籍。从此与党失去联系。1928年冬,任开明书店编辑,负责整理校订朱起凤的《辞通》。后主编《国文讲义》与《中学生杂志》。1936年在上海参加救国会。
1937年抗战爆发,先回家乡避难,曾热情支持当地青年吴梅等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后到武汉参加郭沫若主持的军委政治部第三厅工作。武汉沦陷后,在桂林文化供应社工作,后与夏衍等编辑《野草》杂志,并在桂林师范学院任教。1945年6月,参加中国民主同盟。抗战胜利后,任重庆进修出版社编辑,同时主编民盟《民主生活》周刊。1947年赴香港,任文化供应社总编辑,并主编《文汇报》的《青年周刊》,又在达德学院任教。同时为上海书店编写南洋华侨中学的语文教科书。1949年春,到北平参加新政协,任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科书编审委员会委员。建国后任国家出版总署编审局处长,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1951年任浙江省人民政府委员、文史馆馆长、体委主任以及省政协副主席、文联主席。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次年,调北京任中华书局编辑,参与点校《二十四史》。并在北京大学古典文献专业任教。1979年2月错划右派得到改正,同年4月逝世。
宋云彬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第一、第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以研究史学著称。早年唯读过两年中学,一贯勤奋自学,在长期编辑工作中深入钻研,终成名家。他的许多著作深入浅出,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兼备,被称为“大专家写的普及读物”。著作主要有《东汉之宗教》(再版时更名为《东汉宗教史》)、《王守仁与明理学》、《中国近百年史》、《中国文学史简编》、《明文学史》、《玄武门之变》、《康有为》、《玄奘》、《鲁迅语录》,译注《项羽》、《刘邦》,另有《水浒》(节本)以及《宋云彬杂文集》等。
大家注意看这一段“在全国最早通电反对国民党右派的‘西山会议’。1926年春,任上海国民通讯社社长。秋,到广州黄埔军官学校编辑《黄埔日报》。1927年春,任武汉《民国日报》编辑,兼国民政府劳工部秘书。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遭通缉,和茅盾一起逃离武汉。”
第一:宋云彬最早通电反对西山会议派,这种旗帜鲜明的态度不要说党外,就是党内当时也比较罕见。
第二,宋云彬做著国民政府劳工部的秘书(相当于现在的司局级干部,据史料介绍,宋云彬当时的月薪是300元大洋,数目相当可观),却反对蒋介石的4.12,不惜被通辑,至少说明宋云彬是一个正派、大勇的人,不是一个贪恋权位、趋炎附势的小人。
江华挪走秋瑾徐锡麟陵墓
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部分人1936年在延安合影,江华在后排左起第九,前排左起二毛泽东,三朱德,四林彪。
毛泽东在建国以后比较喜欢去的地方包括杭州。五十年代中期,毛泽东有一次下榻杭州宾馆,他同前来陪同的中共浙江省委第一书记江华说:“我是与坟墓为伴的。”
原来,毛泽东住的地方与反抗满清暴政的革命烈士秋瑾、徐锡麟的陵墓毗邻。江华是何许人也?那是毛泽东在江西时代的前委秘书,他听到毛泽东的这句话以后,直接通知杭州市委,把秋瑾、徐锡麟的陵墓给挪走了。
宋云彬是一个文史学家,他对祖国的瑰宝文物素来看的很重,尤其是像秋瑾、徐锡麟这样著名烈士的陵墓就更需要重点保护,他并不知道这件事是浙江省的“最高当局”江华办的,所以,他直接向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提出意见。
(《多维月刊》,未完待续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