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青林
(一)
实际上,康生原来是王明的“亲信”,由王明的提拔,曾担任中央组织部长,甚至跟随王明去了苏联共产国际工作。
1937年,康生跟随王明来到了陕北,当时毛泽东显然对他并不信任。不久,康生发现中国共产党的实际领导人是毛泽东,于是一方面保持与王明的关系,另一方面却在毛泽东面前报告王明的种种不是,这让毛泽东逐渐改变了对他的看法,认为他“已经转变”。
为了孤立王明,也为了表示对康生的信任,毛泽东先后任命康生担任中央党校校长、社会部部长、中央情报部部长、中央书记处书记等职务。
毛泽东与康生(右)
(二)
在毛泽东和江青的婚姻问题上,当时很多党内同志是反对两个人结合的。康生是江青的老乡,很快发现江青的确有意追求毛泽东,而毛泽东对她也有一些好感。最终,康生在这次婚姻中起到了一些推进作用,也就进一步获得了江青和毛泽东的信任。
1941年,延安整风运动开始,康生担负起了审查干部的任务,甚至在审查中使用逼供手段,铸成了许多错案。他搞起了“假特务案”、“坦白自信”运动等,在党内造成极坏影响。1943年,毛泽东开始总结整风运动,认为“过火要不得”。但对于康生的错误,毛泽东却未予惩罚。1945年七届一中全会上,康生仍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三)
建国前后,毛泽东不再重用康生,1948年至1956年,康生闲居青岛。
不过,善于审时度势的康生一直在寻找东山再起的机会。他发现毛泽东在50年代初的讲话中多次提出农业合作化问题。随后,对农业一窍不通的康生开始看一些农村问题的材料,搞农村调查了,下了很大功夫,给毛泽东写了几封关于在农村扩大集体化的建议信。于是,他重回毛泽东的视野。
1956年9月,在中共八大上,康生当选为中央委员;八届一中全会上,康生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四)
回到北京居住之后,康生在历次党内批判中,紧跟毛主席的步伐。在反冒进运动中,康生看毛泽东眼色,最终成了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的拥护者;左倾严重时,彭德怀提出对中央工作的意见,受到批判,康生又站出来批判彭德怀。
60年代后,毛泽东亲自任命康生来负责“九评”工作,撰写文章,与苏联进行辩论。他对“九评”很重视,多次开会并主持,发表看法、列提纲,由康生等人来撰写。
文化大革命前夕,康生很自然地成为毛泽东信任的人。文革期间,江青集团与林彪集团矛盾激烈,康生以毛泽东为马首是瞻,对两个集团都保持接近。1973年,康生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1975年1月,康生当选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1975年5月,毛泽东开始批判四人帮的反革命运动。康生及时发现了政治新动向,在毛泽东面前批评江青、张春桥。不久之后,1975年12月,康生在北京病死。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